2019年上半年,前置倉火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前置倉模式的創業公司紛紛名聲大噪,盒馬、永輝、美團電商大佬也紛紛作出嘗試。這是因為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者在對商品品質有更高要求的同時,對物流交付速度,特別是生鮮商品的配送時效要求越來越高。在新的需求與變化之下,前置倉作為供應鏈中最靠近消費者的物流節點,由原本滿足電商的配送時效性要求,漸漸被賦予更多新的角色和功能,成為各商業主體布局的焦點。
但下半年以來,行業領跑者每日優鮮近期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老虎基金在投資每日優鮮d輪之后,就轉身投資了其他生鮮同行,而一直以來的支持者騰訊,如今對每日優鮮的態度也顯得猶豫不決。這使得每日優鮮創始人近期不得不從上海回到北京再次尋求融資。食行生鮮創始人張洪良說,食行生鮮僅用每日優鮮1/10的融資額就實現了其近一半的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言下之意,每日優鮮用燒錢堆積起來的流量,根基不穩。
每日優鮮所面臨的難題,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前置倉模式的困局。無法實現自我盈利,這讓曾火熱一時的前置倉逐漸“失寵”,甚至有業內觀點認為,前置倉模式本身,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性品類。那前置倉到底該怎么走才能行穩致遠?
以“快”制勝的生鮮配送
前置倉的第一核心競爭力,是“快”。
自打盒馬鮮生推出半小時送達開始,生鮮行業就開始拼命的解決時效問題。擁有10年網購經驗的國人,對物流速度的追求是越來越高,幾乎是誰掌控了物流速度,誰就掌握消費者,掌握了電商的命門。前置倉在選品上全面對標菜場,圍繞老百姓一日三餐,主打蔬菜、水果、肉蛋禽、糧油副食等,比傳統生鮮電商更親民;前置倉把倉儲、分揀、配送于一體,每個門店都是一個中小型倉儲配送中心,總部中央大倉只需對門店供貨也能覆蓋最后一公里,這讓1小時、半小時送生鮮上門得以實現。
此外,與線下生鮮店、傳統商超相比,規模小、無需考慮流量的前置倉,在選址、面積選擇上也更為靈活,它可以被設在某個辦公樓,也可以是社區,因而在租金、物業、裝修等方面的成本也隨之下降。
目前普遍的分法中,前置倉模式被分為自營前置倉到家和到店+到家前置倉兩種,前者代表有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后者有盒馬鮮生、永輝生活等。
每日優鮮是前置倉最早的踐行者,其無門店的模式更輕,在全國范圍內復制的效率更快。2019年2月,每日優鮮前置倉2.0版正式上線,與之前的平均面積在100-150平米的1.0版本,2.0版本的前置倉在面積上增加為300-400平米,sku從1500多個增加至3000個。商品上,在原本的冷藏、冷凍、常溫區外,還增加小紅杯咖啡、活鮮等功能區,可以為用戶提供現磨咖啡、活魚活蝦等商品。
盒馬鮮生倉店一體化模式在流量上則較占優勢,截至今年9月,盒馬鮮生也初步完成了全國布局,在全國22個城市開設了171家門店。
成本高企是痛點
前置倉的優點非常突出,如離消費者的距離很短,能夠快速提供交付服務。但與此同時,前置倉也面臨諸多挑戰。
前置倉模式大大縮短了生鮮配送的時間,人們想當然地以為,生鮮可以像送外賣一樣即時到家。但是在“快”的背后,平臺整體的運營效率卻并沒有獲得提高,反而大大增加了配送成本。
物流供應鏈行業專家、漢森供應鏈集團董事長黃剛指出,如果前置倉只是為了單一企業去服務,其背后的運營成本和訂單密度是不足以支撐前置倉的運營的。前置倉如果是自營模式,會涉及到單倉運營效率的管理,需要顧及每一個倉里庫存的供應鏈計劃、消費預測等等,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業內人士分析,前置倉與物流站不同,是需要沉淀大量商品庫存的,其基礎設施成本比開一個實體門店投入少一些,但貨架、冷庫等各種設施一樣少不了。沒有實體客流量,平均成本還是極高的。其次送貨到家成本極高。按一二線城市外賣員的工資水平測算,不管是自建還是外包、眾包物流,一單人工成本至少6塊錢。此外,現在“前置倉到家”公司都從生鮮品類開始,增加各種快速消費品,慢慢變成“前置倉超市”。除了生鮮產品200種左右外,快速消費品及家用百貨還有1800-2000種左右,隨著單品越來越多,邊際成本會越來越大。
有證券公司研報指出,前置倉化解高昂配送成本的辦法是將在租金、運營成本方面節省下來的費用,能夠置換到家服務的配送成本。但實際上,失去門店引流的前置倉不得不花費大額費用補貼用戶,以此來獲取新客或刺激老用戶復購。大額補貼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也不敢停下來。因為補貼一旦停止,沒有流量的前置倉光是每天在人員工資、租金、損耗等方面的固定成本,就很難與其銷售額持平。此外,前置倉模式下,生鮮損耗依然存在。中央倉到前置倉,前置倉再到家,這一環節增加了生鮮搬運次數,增加了損耗;訂單的不確定性導致損耗的不確定性,缺貨有損耗,補貨剩余還得產生損耗,尤其是對于生鮮和肉蛋禽等短保商品來說。
阿里巴巴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的觀點是,“現在這些所謂的買菜系,都是通過補貼,完全低于市場價格的行為來經營市場。一旦恢復正常銷售價格,就會對他銷售帶來巨大的影響。”
早日找到能夠盈利的運營方式,才能讓這個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下去。
管理和技術創新是突破口
目前,盡管各種類型的前置倉發展得熱火朝天,但是真正實現盈利的卻極少。每日優鮮和盒馬鮮生曾公開表示在某一時期內實現盈利,江西聯盛物流也是少數實現盈利的代表。
江西聯盛集團物流總經理馬君杰結合實際運作經驗建議,商家在布局前置倉時,必須詳細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和消費需求,包括當地人員的布局和年齡結構、購買能力、購買習慣等。這些都離不開精準的數據分析能力。他建議,要保證區域劃分的準確性,即訂單流向的準確性,如果訂單被錯誤地劃分到離消費者或者客戶較遠的前置倉,會嚴重影響最終訂單的配送時效。要保證排面數量(貨架上商品的數據量)的準確性。通常而言,對于倉店一體的前置倉來說,其線上庫存并非實際庫存,二者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如實際門店商品數量為100,可能線上庫存只有60,實現動態銷售。這就需要系統內商品數量的統計做到準確,否則會影響線上訂單的配送交付。要保證運營體系的協調性。不難理解,前置倉模式下并非簡單的從倉庫到消費者或者客戶的交付過程,而是涉及眾多流程和參與部分,因此只有整個系統充分協調才能發揮效率最優。
另外,有專家指出,用技術取代人力或許可能降低倉儲的相關成本。本質上,零售業就是在規模性(更集中的庫存)和時效性(更分散的庫存)之間尋找平衡點。在現實中,這一平衡并非恒定不變。隨著技術的變革,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將發生移動。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用技術取代人力或許可能降低倉儲的相關成本,從而支持企業建立更多倉儲(即更分散的建立庫存),比如,美團的無人微倉據說已經實現了自動化完成訂單的揀選和打包。還可通過大數據優化配送路線的技術則可以降低配送成本,這一技術的進步可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時效性。更快配送速度可在距離更遠情況下,維持原有時效性,允許企業建立更少的倉庫(即更集中的建立庫存)。
盡管目前較少前置倉實現盈利,但是行業仍看好其發展前景。有專家建議,前置倉這一模式也可以在其他領域應用,例如汽車售后備件行業。通過采用前置倉模式,將常用汽車備件布局到配件零售商門店,覆蓋周圍的維修終端,當客戶需求產生時實現快速響應。但總的來看,前置倉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未來新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進一步拓展上下游供應鏈服務等還需要不斷探索。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干貨:運滿滿注冊流程及使用方法大全!無紙化乘機!春運首日首都機場客流量超28萬下一場大變革,為什么是城市低空物流?冷鏈運輸一公斤多少錢?具體的收費標準是怎樣的臨沂一季度快遞9639萬件 相關業務增五成讓卡車司機“頭疼”的是哪幾種貨物推動物流發展!航運巨頭馬士基或將在梅山建全自動化物流基地國際物流俄羅斯清關需要提供哪些單證